不要为做题而做题,有舍才有得是通俗易懂的两句话,但是和考研数学挂钩后,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两话的含义是什么。
1、不要为做题而做题
很多人认为考研数学没什么难的,只要天天做题就ok了,题海无敌。
这句话半对半错,对的是,学好数学确实要天天做题,做题量达不到一定的量,数学成绩没保障。
但是做题并不是复习考研数学的目的,它只是手段。它表现在:
只有做题,你才能发现哪些考点是常考点(就是常规解法);
只有做题,你才能知道自己哪些考点手生;
只有做题,自己才有总结的基础(那种一道题都没做过,企图看看某些高手的总结,就代替了自己总结的所谓聪明人,做题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总结,你根本不敢用,为什么?因为是别人总结的,心里没底。自己做过100道题,总结的10个结论。胜过看大学教授总结的100个结论,但是自己只做过10题)数学一定要自己一道道亲手做过的题目,总结才有效果);
只有做题,你才能知道自己总结的那些结论用于实战是否有效。
所以说做题是复习考研数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但是它始终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做题一定要目的的做。事前分析做题的目的(是为了见识新题型,还是为了锻炼自己手生的知识点,还是练速度?)事后分析做题的收获(你通过这道题学到了什么,能否总结,能否获得一般性的结论?)
复习切忌只做不想,做完题,对对答案就了事,一定要多想。其实数学满分的高手,和数学100分的中等学生,他们做的题都是一样多的,无疑就是反复刷复习全书和真题而已,但是为什么前者满分,满分的人就在于他和你做同样的题目,他的大脑脑补的就比你多的多,就像一个色狼看到一只丝袜能联想到很多,而我们正常人看到一只丝袜,只会想另一只丝袜呢?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复习时间排满,每天留半个小时冥想一下,不要觉得浪费时间。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任何科目的学习,7个小时做题的效果,远远比不上5个小时做题加上半个小时的冥想。北大有个数学国际奥林匹克冠军都出家了(看来他真的是很喜欢冥想啊~~)
所以不要羡慕某些人复习时间比你少,做的题比你少,大学数学成绩还不如你,但是考研分数比你高很多。不是人家狗运好,只是人家在“想”下的功夫,你看不到。
2、学数学一定要懂得放弃,“舍得,有舍才有得”。
千万不要有满分的目标!
很多人复习数学,雄性很大,目标满分。没错,年轻人有雄心壮志是好的,但是要考虑你自己的基础,我同学是南开数学系本科的,他都没考满分(当然他考得也不差,145+的样子,毕竟学了4年数学)我们普通人再怎样复习,就算把世界上所有的资料看完,做完,做烂,也不能保证我们满分,但是我们为了满分,我们会失去很多时间与精力,会影响你其它科目的复习,甚至还会影响你的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