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把握新时代就业特征,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就业领域的主要表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在就业方面的热切期盼和困难、问题,深入分析新时代就业的主要特征,对于明确就业工作新任务、研究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具有重要作用。近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专家刘燕斌就相关问题在本报刊文进行了解读。

我国就业新形势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广大劳动者期待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劳动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关乎劳动者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者对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期待与日俱增。劳动者期待劳动报酬能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就业环境更加安全健康、就业机会更加充分、职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同时,就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融入社会、为后代带来希望的途径。因此,劳动者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社会尊重,工作和家庭能够和谐。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反映了广大劳动者的心声,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促进就业的核心目标和显著特征。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上升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

就业结构性矛盾已经上升为就业领域主要矛盾,这是我国就业新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一个显著特征,其典型表现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产业、地区、城乡、群体等多个方面。从地区和产业看,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产业单一地区就业岗位相对缺乏,有的地区存在着潜在的规模性失业风险,值得高度重视;而一些发达地区、许多新兴产业却苦于招工难、用人难。从就业群体看,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的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化解过剩产能下岗失业人员是促进就业的重点难点;而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又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与就业关联的工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可持续能力等,在地区间、行业间、群体间差异明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经济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步伐逐步加大。《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等加紧实施,这些都意味着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要按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求重新组合。这必然会对劳动力供求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得已有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劳动力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各类人才的整体数量、分布结构,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占比,劳动者技能水平、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的占比,以及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等,都与建成一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这一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仅是新时期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必须践行的繁重任务。

四是新经济拓展了就业空间,就业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增加了市场活力,也对已有的劳动、就业、社保制度提出严峻挑战。

随着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以及与之相伴的新就业形态方兴未艾,这是当今劳动力市场的鲜明特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涌现出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共享单车以及新型自由职业者、多重职业者等多种新就业形态,有效增加了新的就业增长点。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简政放权政策措施的深入推进实施,市场主体大幅增长。新就业形态和创业带动就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效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劳动、用工、就业、培训、社保等政策和体制机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使得现行的体制机制难以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变化。

五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要求更加迫切。

劳动力供求双方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顺畅流动,是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产业、单位间顺畅流动的要求更加迫切。然而,当前劳动力、人才流动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城乡障碍、区域障碍、身份障碍等突出问题,使得劳动力和人才不能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顺畅流动。与此同时,职称制度、职业资格制度、聘任制度等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才成长通道还不够畅通。这种弊端,一方面阻碍了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束缚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减少或阻塞了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也制约了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六是要求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社保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

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的不断涌现,劳动者在地区、产业、城乡、企业、单位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劳动者都迫切需要公共就业、社保机构提供全国联网的就业岗位供求信息、工资市场价位信息;求职者、失业者需要专业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失业保险服务;更换工作、异地就业的劳动者需要社会保险能够随着他们的工作地点的转移,在地区、城乡、单位之间便捷地转移接续,等等。这些都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大力建设和完善“互联网+公共就业和社保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就业、社保指标统计体系,加强专业人员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现代服务手段等基础性工作。

X

扫码添加获取各院校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除非来源注明研线网,否则内容均为网络转载及整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出,仅供个人交流学习使用。如本站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super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