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4年起试点地方性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时至今日,江苏省50多所符合相关条件的院校中,只有27所明确了转型目标。22日在南京工程学院召开的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记者了解到,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面临观念、体制、政策上的多重障碍。
我国有1200余所普通高校,教育部2014年表示,要督促其中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并先后出台了多个鼓励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文件。江苏省也于2014年启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试点工作。
“为什么要转型?因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社会除了需要985、211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还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开发和创新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能够承担这一使命的,正是此前定位不清晰的地方本科高校。”与会专家介绍,经过梳理,江苏符合相关条件的高校有50多所,包括2000年以后新建的高校、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面向地方的本科高校以及独立学院。
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这50余所高校中只有27所在学校的章程中明确了“应用型”办学的定位,并且通过实践探索,在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其余20多所没有说“转”,也没有说“不转”。
“这和高校面临观念、体制、政策上的多重障碍有关。”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说。
一所独立学院负责人举例,社会上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类别层级存在认识误区,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存在顾虑,“认为贴上‘应用型’标签后就低人一等”。部分学校简单化理解转型的方式方法,“应用型高校的显著特征是培养的人才要能满足经济产业发展升级的需求,具有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还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高水平的实践能力,有的高校认为增加几个校外实践基地就是转型了,把老师送到工厂实践几天就是‘双师双能型’老师了”。
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第一届理事长、南京工程学院院长史金飞还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需求不对应,学校热、产业冷;应用型高校与政府、产业的合作停留在浅层次、松散型、低水平状态等,都是应用型高校转型面临的问题。
此外,当前的高校评价体系比较单一,主要看发表了多少论文、有多少优势学等,“应用型高校”的建设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也是这项工作推进慢的重要原因。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祝大家考研成功!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祝大家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