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发力吸引高端人才。
与其他地区稍有不同的是,青海省这次推出了自己的第二个省级学者人才计划——“青海学者”。未来,“青海学者”将和现有的“昆仑学者”一同为青海的发展助力。
据青海省继续教育协会旗下微信公众号“青海省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平台”介绍,首届“青海学者”选拔工作已于近日正式启动。
1月19日,青海省人社厅召开《“青海学者”计划实施办法》新闻发布会。
根据青海省人社厅下发的《关于开展首届“青海学者”选拔工作的通知》(青人社厅发〔2018〕47号),青海将按照“坚持标准、优化结构、宁缺勿滥”要求,重点遴选扎根青海、从事重大技术创新研究、贡献突出的高端顶尖人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上述《通知》表示,“青海学者”首次选拔确定15名初选名额,其中自然科学(含医疗卫生)、工程技术领域共12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3名。
今后,“青海学者”每2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名。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4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1名。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盘点发现,随着各地对高端人才争夺的重视,除了由教育部牵头评选的“长江学者”之外,国内不少地方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学者人才计划,成为延揽人才的重要方式。
例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各地推出的省级学者人才计划至少已有24个,包括八桂学者(广西)、巴渝学者和两江学者(重庆)、楚天学者(湖北)、东方学者(上海)、芙蓉学者(湖南)、井冈学者(江西)、昆仑学者(青海)、龙江学者(黑龙江)、闽江学者(福建)、攀登学者(辽宁)、钱江学者(浙江)、黔灵学者(贵州)、三晋学者(山西)、三秦学者(陕西)、泰山学者(山东)、天山学者(新疆)、皖江学者(安徽)、燕赵学者(河北)、云岭学者(云南)、长白山学者(吉林)、中原学者(河南)、珠江学者(广东)、卓越学者(广西)等。
在这些省级学者人才计划中,大多数都以本省份境内著名的名山大川来命名。
比如,以高山命名的有井冈学者、昆仑学者、泰山学者、天山学者、云岭学者、长白山学者,而以大川命名的则有两江学者、龙江学者、闽江学者、钱江学者、皖江学者、珠江学者。
还有的则是以地域命名。例如八桂学者提到的“八桂”原来是指桂林市,后来用作广西的代称,巴渝、楚天、东方、芙蓉、黔灵、三晋、三秦、燕赵、中原都是广为人知的各省份的代称。
上述这些以地名命名的省级学者人才计划不仅能够给杰出人才带来荣誉,也能增强他们的地域归属感,而诸如辽宁的攀登学者计划和广西的卓越学者计划,也各自展现了当地培养人才的决心。
此外,一些地市也推出了有各自地域特色的人才计划。例如,广西桂林的“漓江学者”、福建泉州的“桐江学者”和浙江杭州的“西湖学者”。
除此以外,国内不少高校也纷纷推出了校级学者人才计划。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2017年9月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的部分大学就有自己的学者计划。
例如,西北工业大学的“翱翔学者”、天津大学的“北洋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的“晨晖学者”、兰州大学的“翠英学者”、武汉大学的“珞珈杰出/青年学者”、山东大学的“齐鲁青年学者”、浙江大学的“求是特聘学者”、中南大学的“升华学者”、大连理工大学的“星海学者”、湖南大学的“岳麓学者”、东南大学的“至善青年学者”等等。
对于众多未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的高校来说,推出有自身学校特色的学者人才计划,同样是一种吸引人才的方式。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白杨学者”、湖北师范大学的“磁湖学者”、东北师范大学的“东师学者”、西安科技大学的“胡杨学者”、河南大学的“黄河学者”、合肥工业大学的“黄山学者”、陕西师范大学的“曲江学者”、浙江师范大学的“双龙学者”、华东交通大学的“天佑学者”、西藏大学的“珠峰学者”、南京理工大学的“紫金学者”、南京农业大学的“钟山学者”、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三江学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