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西高教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广西唯一的“双一流”高校广西大学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就是这样一个从前在高教上存在感不高,甚至是不被看好的西部地区,如今被大众逐渐看到。
广西高教,也曾风光无限
广西,在上世纪初期,曾是我国南方的高教重镇之一。广西高教曾经有多辉煌,从广西大学的办学历史中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广西大学于1928年成立,首开广西高等教育先河,首任校长是被誉为教育界“北蔡南马”和“一代宗师”的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马君武博士,千家驹、梁漱溟、卢鹤绂、陈焕镛、施汝为等一批名家曾在学校任教,其时人才荟萃,学科兴盛,是当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1952年毛泽东主席曾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
然而在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广西大学师生、学科专业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高校,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自此之后,随着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拉大,广西高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截至目前,整个广西地区有且仅有广西大学这一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等教育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与江苏、湖北、四川等高等教育强省相比相差甚远。
重振旗鼓,就从广西大学开始
自从“双一流”建设开始,变化已经悄然而至。广西高教正迎来新的曙光,从广西大学近几年的发展中就可见一斑:在2019-2021年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广西大学从第133名到第101名,再到第94名,连续三年屡屡取得突破。这一切都离不开广西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不懈努力。
砸钱,毫不手软
广西虽不比东部省份经济发达,2020年GDP总量仅位于全国第19,但是在“砸钱”给高等教育这件事上,照样很拼。广西大学2021年预算经费高达31.26亿,较2020年的30.2亿有所上涨,其“财大气粗”的程度甚至堪比32.84亿元的苏州大学。31.26亿的预算,在西部地方“双一流”里绝对称得上是数一数二,即使是放在全国也极有竞争力。
图源:广西大学
近些年,广西大学从当地政府获得的支持远不止于此。2018年起,广西财政厅将广西大学调整为自治区本级一级预算单位,这意味着学校将有更多财政资金统筹支配权,从而能够更便捷高效地推进学校发展建设。
2020年8月,广西再次砸下“真金白银”,下达2020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13.365亿元,用于提高区内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支持广西大学“省部合建”和“双一流”建设及本科高校152个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
图源:广西财政厅
充裕的经费对于地方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如此大手笔的支持下,广西大学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改革!广纳贤才
学校要高质量发展,人才是重中之重。在过去,西部高校长期以来都面临着人才“东南飞”的难题。但推进“部区合建”以来,学校在编制使用和职称管理方面获得了更多自主权,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
具体来说,自治区将编制使用和岗位聘任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对学校“君武学者”特聘岗位的五个层次人才采取特设岗位管理,不占用单位岗位和绩效工资指标,实现人员能进能出,畅通人才引进和晋升渠道,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前来“筑巢”。
广西大学科技处处长赵双良坦言:“学校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各项待遇不折不扣落实,学校领导对引进人才入校后的顺利发展也格外重视。”
自“部区合建”开始,截止到2020年12月,广西大学共计引进各类人才114人,其中具有“国字号”的人才24人。如今,广西大学已成功打造了自己的人才领军方阵,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科研成果屡创新高
过去的两三年,是广西大学科研成果实现“大丰收”的“高光时刻”,接连获得国家大奖。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王双飞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不仅是广西获国家技术发明奖零的突破,而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改写了我国该类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显著提高了我国纸浆漂白清洁生产水平,可见意义之重大。
2020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这是广西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
2020年12月28日,位于广西平南、横跨浔江两岸的平南三桥顺利通车,郑皆连教授团队功不可没。这个世界最大跨径的拱桥的方案最初就是由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提出,期间团队克服多项技术难题,所应用的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比原计划节省约9000万元建造成本。
这一件件标志性科研成果,也正恰恰反映了广西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效果显著,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和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加强。
发力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直接体现了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此前,广西大学就优化了学科专业布局,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调减至37个,本科招生专业缩减至67个,着力搭建“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区域特色”三层学科横梁,树牢“工科登峰、农科闯关、理科崛起、文科振兴、医科兴建”五大学科支柱。
2020年12月29日,广西大学川藏铁路特大桥梁工程研究院成立,郑皆连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8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术委员会顾问会委员,广西大学副校长韩林海兼任首任院长。这一重磅研究院的成立,势必为广西大学土木工程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就这样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改革举措下,这所发展曾受到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高校,办学实力与水平大幅稳步提升。在2020年“双一流”周期总结评估中,广西大学获得了来自教育部部署组成的专家组的“整体水平进入同级同类大学一流行列”的高度评价。
广西,正在后来者居上
广西大学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首次跻身百强,让人眼前一亮。但其实广西带给大家的惊喜,远不止于此。若是留意广西在过去几年里的发展就能发现,其他高校亦是在奋起直追。
紧抓发展机遇
2020年9月,教育部启动建设“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目前已有多所高校传出“智能基座”项目落地的消息,其中就包括有“广西小清华”之称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上具有强势竞争力,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居于全国前40%。
2021年1月,《广西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其中提到推进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局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建广西医科大学。在医学教育愈发受到重视的背景下,这两所医药类大学未来将获得更多支持。
图源:广西人民政府
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2021年4月,桂林理工大学“落子”深圳,异地布局“桂林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桂林理工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珠宝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在珠宝专业、机械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借助深圳的区位优势,通过发展壮大研究院,能进一步扩大学校的专业影响力,巩固在珠宝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引领地位。
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广西政协常委、柳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陈鸿宁提到,建议将柳州北部生态新区产教融合示范区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引进一批高校、研究院、科研机构到北部新区集中办学。
如今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东部,高校异地布局、引进外部资源的热度持续升温,广西也有意紧跟步伐,让地方和高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新大学,也要来了
与此同时,广西高校“朋友圈”也将迎来几位“新成员”。
202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周红波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表示,广西正在加快筹建中国-东盟联合大学。
2021年2月,广西发展战略研究会到广西科学院调研时,双方讨论了有关筹建南宁理工大学事宜。
根据教育部《202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的统计,广西共有38所本科高校,高教规模并不算大。新大学的成立,无疑会为广西的高教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带来巨大的改变和转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制于地域、经济等因素,包括广西在内的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教发展相对滞后。在广西,即便是“门面”广西大学也依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相较于从前,广西的高教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长进。随着国家不断出台重磅政策“加码”,地方积极进取向阳自救,这样一个低调的西部地区,如今的成长速度也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
广西的高教基础并不差,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沿海沿边地理优势,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能为地方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更是有可能成为打破东西部非均衡格局的一份重要力量。
广西,或许便是下一匹让人惊艳的“高教黑马”!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想要获取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想要获取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