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分别始建于1992年和1981年。2014年4月,学校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内涵建设,特将两个学院合署办学,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2020年获批)等6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千级净化”实验室和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十三五”省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首轮通过了中国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近5年来,我院承担国家级项目33项;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安庆石化等各类企业横向项目250余项,累计到款金额5000余万;发表SCI论文200余篇,EI论文70余篇,其中Nature Index论文5篇,ESI高被引论文15篇,ESI热点论文2篇;出版专著6部;申请各类专利400余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件。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教授17人,副教授33人
一、学科及导师简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199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2005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1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设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等级。
学科紧密结合石油化工行业背景和长三角地域特点,抢抓新一代 IT 技术发展机遇,实施信息技术人才战略、信息技术平台化战略、石油化工特色战略,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感知、嵌入式软件与算法、数据挖掘和工业大数据等方面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行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软件系统与方法、嵌入式系统理论与新技术、人机交互与智能系统等稳定的学科方向。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包括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以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四个二级学科,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有着密切联系。该学科紧跟光伏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智能信息等国家“十三五”重点领域的发展步伐,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有重要意义。
在长期建设与发展中,本学科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团队与人才建设、实验室建设,形成了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研究方向。学科不仅有凝聚态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强力支撑,而且与石化、材料、信息、装备等相关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科技创新实力强、社会服务领域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鲜明特色。
3、导师简介
学院目前有硕士生导师44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1人;更有1位教师享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人荣获“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人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2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http://jsjx.cczu.edu.cn/_s44/szdw/list.psp
二、调剂要求
分线达到国家A类地区统一规定的研究生复试线并且报考类型为学术型的研究生,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电科、物理、材料等相关工科专业可调剂至(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分线达到国家A类地区统一规定的研究生复试线并且报考类型为专业硕士型的研究生,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电科、物理、材料等相关工科专业可调剂至(0858)能源动力,由我院相关导师指导。
三、调剂政策
1、根据申请调剂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确认时间先后确定调剂资格,额满为止。
2、奖助政策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硕士生每生每年2万元。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支持全日制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第一学年,对于来自985、211高校(不含独立学院)的调剂考生,每生12000元、其他考生8000元。
(3)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在学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每生每年6000元。
(4)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承担“三助”岗位的研究生可获得相应的“三助”津贴,每月薪酬最高可达500元。
四、调剂办法
1、国家线公布后,符合调剂条件的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并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
2、我校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在符合条件的考生中择优调剂,额满为止;考生通过调剂系统接收我校复试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并到校参加复试。
3、我校向复试合格、拟录取的调剂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在限定时间内答复,一经答复,不得更改。
4、考生务必与我校研招办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及电话保持联系,及时确认调剂结果。
五、招生咨询
联系电话:13584346977 蒋老师
六、乘车路线
【2路】火车站公交中心站——常州大学城
【B1路-转B11】常州北站-常州大学城
【地铁1号线】常州北站-常州火车站-科教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