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择校择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分析合集

2023很多考生肯定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院校,想要报考,但是信息资源有所匮乏。出于考生的这样的处境,小编给大家总结了“2023考研择校择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分析合集”,一起来看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怎么样呢?推荐去这个院校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贸大(UIBE) ,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商务部共建高校。
 
位于华北地区,院校坐落在北京,竞争激烈,人才较多。推荐大家关注此院校,具体情况还请各位考生查看自身条件是否符合院校下列要求。下面,将围绕推免生和统考生两大群体为大家介绍:
 
推免生:
 
一、申请人基本条件需要满足什么?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
 
二、推免生需要提供哪些申请材料?
 
1、获得复试资格后,在我校推免招生系统自行打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申请表》。
 
2、本科三学年完整正式成绩单 1 份(须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3、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或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证书,或TOEFL成绩、或GRE成绩等能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1份。
 
4、有学术科研成果(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或承担的课题等)和获奖证书者,请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5、招生单位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6、《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有效期内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
 
硕士研究生(统考):
 
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报考条件是什么,你是否可以报考此院校?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以下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身份者报考我校,须具备以下全部条件(仅指高职高专毕业、本科结业考生):
 
①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及格水平(425分以上)或具有相当水平;
 
② 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一篇(含)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③ 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的考生除外)。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对于党校学历的考生,具有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可认证)的可以报考,其余的党校学历不能报考。
 
(6)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人员,应在复试资格审查时提交认证书,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我校单独考试报考条件详见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单独考试招生简章。
 
(三)报考各专业考生的报考条件详见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各单位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四)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请查看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招生简章。
 
(五)推荐免试硕士生招录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接收推免生招生简章。
 
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哪些学科可供考生报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教育学、医学、文学、工学、法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十余大学科门类中均招生,如想要报考各大门类,可以具体查询其招生专业。
 
方法有二:
 
 
(二)网址:https://yz.chsi.com.cn/zsml/zyfx_search.jsp

以上是小编整理“2023考研择校择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分析合集”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择校相关内容,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X

扫码添加获取各院校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除非来源注明研线网,否则内容均为网络转载及整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出,仅供个人交流学习使用。如本站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刘艳欣